電白于南朝梁大通二年(公元528年)析高涼置郡(郡縣一體),隋開皇九年(公元589年)建縣,,均以"電白"為名,。緣由何來,,傳說有二,。一說,,電白初建定址時,,其后山為寶山,。在寶山的懸崖峭壁上有一巖洞名龍湫巖,,深不可測,。若投石至巖中,立即雷電交加,,白光閃爍,,因而便將這個郡定名為電白郡。隋改郡為縣時,,治所未變,,即今之高州市長坡舊城村。明成化年間,,縣治所自舊城遷神電衛(wèi)城(今電城),,縣名如故。二說,,自電白至雷州半島,,地處粵西南,地多干旱,,一年四季都有雷電,,尤以夏季為多,常毀物傷人畜,,因而便有電白,、雷州之地名稱謂。此說以電白多雷電而得名,。
古代
電白歷史悠久,,早在新石器時代,電白縣境已有人類活動,。,。
據(jù)歷代縣志,電白唐虞時代屬南交地,,三代(夏,、商、周)時是楊州之南裔,。
春秋戰(zhàn)國時代為百越地,。
秦始皇統(tǒng)一六國后,,嬴政三十三年(前214年)打敗西甌、駱越等部落,,統(tǒng)一嶺南,,從此南越地正式納入秦朝版圖,并置桂林,、南海,、象等三個郡,時電白地為南??ぶ骶?。
秦末,反秦的農(nóng)民起義風起云涌,,駐守南??さ那貙②w佗,乘機并擊桂林郡,、象郡,,于公元前207年建立“南越王國”,自稱南越王,,電白為其轄地,。
漢朝,武帝元鼎六年(前111年)平粵,,秦時嶺南三郡被分置為蒼梧,、郁林、合浦,、交趾,、九真、日南,、南海七郡,,時電白屬交州合浦郡高涼縣地。
三國(魏,、蜀,、吳)時,地屬吳國,。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(220年),,吳析合浦郡,置高涼郡,;吳黃武五年(226年)分交州的南海,、蒼梧、高涼,、郁林四郡,,設置廣州,。電白屬廣州高涼郡高涼縣地。
兩晉時電白屬與三國時相同,。
南朝宋元嘉十六年(439年),,從高涼郡析置海昌郡,轄地為今電白區(qū)樹仔鎮(zhèn)和電城鎮(zhèn),,郡治在寧化縣(今電白區(qū)樹仔鎮(zhèn)莘陂村)。領寧化,、武寧,、永建、招懷,、興定等五縣,。屬廣州。南朝齊時海昌郡領寧化,、永建,、招懷、始化,、新建五縣,。郡治仍在寧化縣(今電白區(qū)樹仔鎮(zhèn)莘陂村),。 仍屬廣州,。南朝梁時海昌郡領海昌、寧化,,永建三縣,。梁大同元年設高州(535)。海昌郡改屬高州,。南朝陳時海昌郡領海昌,、寧化,永建,,化招,、熙墰、招集六縣,。
南朝梁大通中(528年),,析高涼郡置電白郡、南巴郡,、連江郡等12個郡,,兼置高州,統(tǒng)轄各郡,。這是以電白為郡名之始,。當中電白郡轄地為今高州市東北部及電白區(qū)西北部,,郡治設在高涼西北境的安鄉(xiāng)(今高州市長坡鎮(zhèn)舊城村,未建城),。僅領電白一縣,。陳因之。電白在這段時間以郡,、縣同稱,。時電白屬高州之電白郡、海昌郡,、南巴郡,、連江郡地。
隋開皇九年(公元589年),,合并電白,、海昌二郡置電白縣,電白自此以縣稱,。
同時,,廢南巴郡為南巴縣,廢連江郡為連江縣,。
大業(yè)二年(606年)省南巴縣入連江縣,。
大業(yè)三年(607年)廢高州,復設高涼郡,。電白縣先后隸高州,、高涼郡。
唐朝,,地屬嶺南道,。
武德四年(621年),廢高涼郡,,電白縣和連江縣隸廣州,。五年(622年),析連江縣復置南巴縣,;良德縣自瀧州改隸高州,。六年(623年),復置高州,,州治在高涼,,電白、連江,、南巴,、良德等縣同隸高州。
貞觀二十三年(649年),高州徙治良德縣,。
開元五年(717年),,移治連江縣。連江縣改名為保安縣,。
天寶元年(742年),,高州改稱高涼郡。
乾元元年(758年)復稱高州,。時,,保安縣仍為高州、高涼郡治所,。期間保安縣改名為保寧縣,。
大歷十一年(776年),高州徙治電白縣,。轄電白、良德,、保寧三縣,。州、縣同治,,始筑土城,。縣城周圍328丈5尺,,高 6尺,。這就是電白最早的縣城。
五代十國時,,縣名不變,,屬南漢國土。
宋朝,,隸廣南西路,。開寶五年(972年),保寧,、良德兩縣廢入電白縣,。南巴縣廢入茂名縣。景德元年(1004年),,高州廢,,電白縣改隸竇州。三年(1006年),,復置高州,,電白縣仍為該州治所。
元朝,隸湖廣行中書省海北海南道高州路,。至元十七年(1280年),,高州改稱高州路,路治在電白縣,,縣址仍在安鄉(xiāng)(今高州長坡舊城村),;
大德八年(1304年) ,高州路治徙于茂名縣,,電白縣仍以舊州址原土城為縣城,。
至正十五年(1355年),高州路還治電白縣,,路,、縣仍同治。
明朝,,隸廣東布政使司高州府,。
洪武二十七年(1394年),臨近南海邊的神電衛(wèi)城(今電城鎮(zhèn))筑成土城 ,。
成化元年(1465年),,舊縣城為云爐、大桂山寇所毀,。成化三年(1467年)九月,,因舊城被毀,故電白縣移治于神電衛(wèi)城,,衛(wèi),、縣同治。割附郭,、朗韶,、朗肆、地安,、懷德等6鄉(xiāng)以屬茂名縣,。茂名縣下博鄉(xiāng)地(原良德縣部分地和南巴縣地)劃入電白縣。同時府治也從電白縣徙遷茂名縣,。至此,,基本確立了今電白區(qū)的行政區(qū)域范圍。
清朝仍為明制,,隸廣東省高雷道(后改高雷陽道)高州府,。
近代
1912年10月10日,中華民國成立,,并在同年廢高州府,,電白縣隸廣東省,。
民國期間,電白先后隸廣東省高陽道,、高州軍政分府,、廣東省政府高州綏靖處、廣東省高雷道,、廣東省南路綏靖委員會,、廣東省南路行政專員公署、廣東省第七行政督察區(qū),、廣東省南路行署,、廣東省第八行政督察區(qū)。
民國28年(1939年),,為避日機轟炸,,電白縣治被迫遷徙霞洞鄉(xiāng)大村。
民國36年(1947年),,縣治復遷回電城,。
現(xiàn)代
1949年10月29日,電白縣城解放,。11月2日,,電白全境解放,時屬廣東省南路行政公署,。
1950年12月縣治遷往水東,。至此,,電城自明朝成化三年(1467年)起作為電白縣治的使命也宣告結束,。
1952年,南路行署分設合浦,、高雷兩個專區(qū),,電白縣屬高雷專區(qū)。
1953年,,高雷專區(qū)改為粵西行政專員公署,。電白縣屬之。
1957年,,粵西行政專員公署改為湛江專區(qū),,后又改為湛江地區(qū)。電白縣仍屬之,。
1983年湛江地區(qū)撤銷,,分設湛江、茂名兩個地級市,。電白縣屬茂名市,。
1992年10月在原電白縣南海鎮(zhèn)的基礎上,經(jīng)省人民政府批準正式設立茂名市水東經(jīng)濟開發(fā)試驗區(qū)(注:此為經(jīng)濟區(qū),非行政區(qū),,名義上此區(qū)仍屬電白縣管轄),。
1993年,江澤民同志視察茂名,,要求把茂名建成美麗的現(xiàn)代化的海濱城市,。自此,茂名不斷嘗試向東向南靠海(電白縣)發(fā)展,。
2001年1月,,國務院批準設立茂名市茂港區(qū) 。茂港區(qū)轄從電白縣劃出的羊角,、坡心,、七逕、小良,、沙院和南海6個鎮(zhèn),。(注:此時六鎮(zhèn)正式不歸電白縣管轄)。
2012年,,廣東茂名濱海新區(qū)在電城鎮(zhèn)正式掛牌成立(注:濱海新區(qū)并不是行政區(qū),,而是一個功能區(qū))。當時的電白縣沿海地區(qū)(內(nèi)陸地區(qū)除外),、茂港區(qū)全境,、茂南區(qū)的袂花鎮(zhèn)、鰲頭鎮(zhèn)屬于濱海新區(qū),,成立時以電城鎮(zhèn)(中心)和博賀鎮(zhèn)兩鎮(zhèn)作為起步區(qū),。
2014年,經(jīng)國務院批準,,撤銷茂港區(qū)和電白縣,,合并設立電白區(qū)。 同年4月,,該區(qū)正式掛牌成立,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