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鱗鰲魚騰躍而起,,魚身隨樂擺尾,。鑼鼓鏗鏘間,舞者身手矯健,,默契穿梭,,演繹出“魚躍龍門”的傳說……3月22日20:00,,“茂名非遺半小時”第二次演出在茂名文化廣場大舞臺上演,來自電白區(qū)樹仔鎮(zhèn)的非遺項目鰲魚舞驚艷亮相,,引觀眾喝彩連連,。

電白鰲魚舞屬道具舞,已有500多年歷史。其扎根于電白區(qū)樹仔鎮(zhèn)民間,,富有地方特色和民間舞蹈色彩,。民間認為鰲魚是吉祥物,因此鰲魚舞常被當作賀新春舞蹈,,用于村中逐戶拜年,、送吉祥物,增添喜慶歡樂的氣氛,,繼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表演形式,。

22日晚7時許,茂名市文化廣場就已熱鬧非凡,,不少市民早早來到現(xiàn)場,,翹首以盼活動開場。隨著醒獅隊伍環(huán)繞廣場巡游互動,,活動正式拉開帷幕,。
鰲魚舞是舞臺上的焦點。表演者身著色彩斑斕的鰲魚道具,,伴隨著鑼鼓嗩吶的節(jié)奏,,靈活地舞動著鰲魚,時而騰空躍起,,時而俯身游弋,,生動地展現(xiàn)了鰲魚出洞、覓食,、戲水,、交尾、產(chǎn)卵,、跳龍門等各種姿態(tài),,將“魚躍龍門”的吉祥寓意演繹得淋漓盡致,引得臺下掌聲紛紛響起,。
“非遺半小時”致力于將非遺藝術與當下生活,、時代精神的主旋律相聯(lián)結。22日晚,,除了傳統(tǒng)鰲魚舞表演,,活動還特別推出了“非遺新繹·創(chuàng)新鰲魚舞”。演出對鰲魚造型進行了全新設計,,在保留傳統(tǒng)鱗甲紋理,、金瞳利角的基礎上,融入了流蘇光影,、動態(tài)機械結構等現(xiàn)代元素,,20多位小朋友登臺表演讓千年神獸“活”出新生,為觀眾帶來了耳目一新的視覺體驗。

活動現(xiàn)場還設置了“文明傳承·有獎問答”環(huán)節(jié),,問題范圍涵蓋城市文明建設和茂名非遺知識,,吸引了眾多市民積極參與。觀眾們不僅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非遺及城市文明知識,,答對問題還可以獲得小禮品,。

“非遺半小時”是茂名市推動非遺文化傳承、助力城市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,,首場活動于3月15日啟動,,此后于每周六晚8:00至8:30在文化廣場大舞臺常態(tài)化演出。茂名的200多項國家級,、省級,、市級非遺,比如高腳獅,、沉香制作技藝等電白群眾耳熟能詳?shù)姆沁z項目,,將陸續(xù)走上舞臺,助力營造城市文化氛圍,。
來源:南方日報,、南方+客戶端